- 时间:2025-07-16
- 点击:592
- 来源:
7月15日,“石榴籽·浙疆情”首批“我爱浙疆·基层文化员”培养成果展示活动在新疆理工学院举行。阿克苏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阿迪力·艾力,阿克苏地区政协工委党组书记、副主任常玉轩,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指挥长,兵团第一师党委副书记、副政委,一级巡视员陈玉锋,新疆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丁建丽,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施俊天等出席,相关单位负责人、项目全体学员、教师及家长代表参加活动。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丁建丽在致辞中指出,作为南疆文化教育重要阵地,学校始终将文化润疆作为核心使命。在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和阿克苏地委的协调组织下,我校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深度合作,共同推进基层文化员培养工作,这既是两地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新疆理工学院将尽最大努力做好此项工作,为阿克苏地区基层文化建设贡献理工力量。他勉励即将奔赴工作岗位的学员要坚定政治立场,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锤炼专业本领,做文化创新的践行者;厚植为民情怀,做群众需求的回应者;常怀感恩之心,做援疆情谊的传递者。
“我爱浙疆·基层文化员”项目是文化援疆重点工程,旨在“培养扎根边疆基层的文化火种”。项目由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统筹部署,阿克苏地区文旅局具体实施,新疆理工学院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培养,采用“3年在疆学习+1年在浙实训”模式。计划分批次为阿克苏地区培养百名基层文化员,学员毕业后将充实乡镇(团)文化单位,服务基层至少5年。2024年9月,经严格选拔,新疆理工学院从5000余名大三年级学生中选拔了27名有文艺特长、有志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同学,赴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习。
在浙江培养期间,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融、红色基因与艺术技能并重、传统底蕴与新兴技术结合”,为学员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学员系统学习群众文化策划、非遗传承、文旅新媒体运营等课程,深入嘉兴文化馆、安吉余村等实践基地沉浸式学习,不仅熟练掌握“总分馆制”“文化驿站”等浙江文化治理先进经验,更将红船精神、“两山”理念内化为扎根边疆的文化自信。学习期间,学员获浙江省红色故事宣讲比赛一等奖,策划的“丝路盲盒”非遗文创项目成功入选浙江文旅“双珠”计划。返疆后,学员深入阿克苏地区调研,形成《南疆基层文化设施优化方案》等12份实践报告,部分建议已被纳入地区文化发展规划。
活动现场,学员通过原创主题曲《山海情长》、情景剧《播下浙江援疆的“文化火种”》等多元艺术形式,生动展现了成长蜕变和“浙阿文化共融”的丰硕成果。情景剧再现了学员运用浙江经验创新阿克苏文化服务的实践,如打造“文化共享空间”“非遗工坊”,开发“丝路盲盒”文旅项目,计划将“葡萄架书屋”“馕饼文化驿站”打造成基层文化新地标。项目采用“双班主任”全程护航、“双导师团”(浙阿专家)校地赋能、“用人单位导师”精准对接基层需求等机制,确保学员“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活动现场,27名学员与阿克苏地区9县(市)及兵团一师文旅部门负责人现场结对。
新疆理工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秉持“文化育人、扎根边疆”宗旨,进一步整合龟兹文化研究、文旅产业开发等特色资源,深化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文化交流合作。通过活化龟兹文化资源、共育基层文化人才,持续为建强边疆文化队伍、激活区域经济注入动力,助力形成“文化赋能发展、人才支撑边疆”的良性循环。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
审核:胡登雄
编辑:阿力玛斯·阿不力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