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毡筑梦·乡传薪火:新疆理工学院学子“三下乡”助力非遗文化传承
  • 时间:2025-07-15
  • 点击:320
  • 来源:校团委

为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促进民族团结,新疆理工学院“绣毡筑梦·乡传薪火”乡村振兴实践团于7月5日至10日赴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柯坪县等地,开展了为期6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探访非遗瑰宝,感悟民族智慧

7月5日,在温宿县博孜墩村,实践团成员向柯尔克孜族刺绣传承人深入学习。刺绣传承人现场展示了精美作品,并细致讲解针法、配色等核心技艺。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聆听、动手实践,从生疏到渐入佳境,亲身感受到柯尔克孜族刺绣的独特魅力及其承载的民族智慧与深厚情感。

 

7月6日,实践团转赴柯坪县玉尔其乡托万库木艾日克村,探访维吾尔族花毛毡制作技艺。传承人阿不力孜·吐尔逊详细演示了制作流程,逐一介绍工具名称与使用方法,使成员们对这项非遗技艺有了直观认识。在柯坪县杏花村非遗展销中心和驼城博物馆的调研中,团队深入了解了当地非遗保护传承的现状与模式,为后续助力发展明确了方向。

 

宣讲凝聚共识,播撒文化火种

7月9日至10日,实践团走进艾肯博依村、英沿村、托呼拉乡尤喀克库尔巴格村、托普汗镇尤喀克托普汗村,围绕民族团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柯尔克孜族刺绣及维吾尔族花毛毡文化等主题开展系列宣讲。

 

宣讲中,实践团成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乡村青少年阐述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鼓励大家积极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架起沟通桥梁。在非遗文化宣讲环节,精美的刺绣与花毛毡作品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实践团成员不仅讲解了其文化内涵与工艺,还精心准备了材料包,让孩子们亲手体验制作过程。在实践团成员们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专注投入,脸上洋溢着喜悦,家乡非遗文化的种子悄然播撒心田。

 

初心如磐担使命,青春聚力助乡兴

此次“绣毡筑梦·乡传薪火”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让青年大学生们沉浸式体验了乡村非遗文化的魅力,有效促进了民族团结理念传播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更为乡村青少年打开了一扇了解、热爱家乡传统文化的大门。实践团成员表示,将不忘初心、勇担使命,持续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量,让璀璨的乡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